法律演化史展示了不成文法与成文法的发展路径。在古代,法律现象大多在“人治”背景下执行,东西方的意识形态都以统治阶层为纲领,单向法律意识为主要特征。法律权利通常被君权或贵族上层所垄断,平民的权利保障相对缺乏。例如,中国的“刑不上大夫”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法律不平等,而西方的“贵族”制度则是习惯法或不成文法的蓝本。这种人为压迫是古代法律不公正的制度局限性所导致的根本原因。
现代法律更加关注人文关怀与时代意义,最高院慎重核实“死刑”案件的慎重处理,体现了法律的进步和对生命权的尊重。“终身监禁”的实施也反映了人道主义精神,旨在通过更人道的刑罚方式来实现正义。随着人为完全专制现象成为历史,法治精神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。
法律不仅具有权利与义务的双向功能,还需要通过大众化普及教育来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。当前,我国在法律教育方面仍存在缺失,学法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法律职业性特征使得个人的法律意识程度较低,因此,加强法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。
从古代的“人治”到现代的“法治”,法律的演化史反映了社会进步与人权保障的发展。现代法律不仅要追求正义,还需注重人文关怀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培养。
上篇:
下篇: